——走进平山供电星火创新工作室
本报记者 吴 温 通讯员 韩文成
要在驼梁的崇山峻岭间架线施工,怎样才能既减少树木砍伐,又省人力、物力?国网平山供电公司“请出”了无人机进行导引线展放任务。这也是无人机首次在全省县级供电企业使用。
投诉量高,投诉治理难怎样解决?平山供电的员工从“互联网+投诉治理”入手,通过扫描二维码、下载手机APP,参与游戏,使“让投诉归零”的理念深入人心……
一项项创新的背后,是一个年轻的团队——刚刚被命名为“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平山供电星火创新工作室。成立6年多来,该工作室已取得100多项创新成果。其中,43项成果获省、市电力公司技术创新成果奖,8项创新成果获实用新型专利权证书。为公司带来5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使公司供电可靠率达到99.94%。
“创新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要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小问题,再通过小革新、小改造来解决。”工作室有关负责人杜强直言,工作室成立之初,大家就达成一个共识:新时代的供电人不应该只是“出力流汗、只知苦干的老黄牛”,而是要走创新之路,求全面发展。
和普通的变电站不同,在平山110千伏回舍变电站,多了一个分合闸线圈防烧毁装置。记者看到,该装置集成在一个巴掌大的绝缘盒里,只露LED警报灯,与两个金属接线头,全身由绝缘材料包裹,安全性高,且安装便利。
“以前,变电站的20多个35千伏和10千伏断路器分合闸线圈,每月都会发生故障、分合闸机构卡塞。烧毁一个线圈千元左右,造成电量损失更大,而且影响电网系统可靠运行。”变电站运行人员冉宁介绍说,分合闸线圈防烧毁装置安装几个月来,未发生一次断路器烧毁问题,确保了电力系统的可靠稳定安全运行,一年可节省250万元。
“创新需要不懈的坚持。”工作室有关负责人刘志辉感慨颇深。为了这个小小的装置,他和伙伴们一起翻书籍、查资料、画图纸,动手设计制作。图纸画了一张又一张、器材废了一批又一批,历时一年多的时间,分合闸线圈防烧毁装置才终问世。
不过让大家开心的是,目前,他们已与北京一家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对该产品进行合作开发,在全县推广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和普通的创新工作室不同,星火创新工作室是一个有着86位成员的“大家庭”。每年,工作室还会根据人员流动情况适当加以调整,并围绕“创新、安全、质量”主线,确定若干课题进行攻关。工作室针对队伍结构人员特点,为每个成员量身定制了培训套餐,全面提升工作室成员的技术能力。
如今,该工作室已经成为推动公司技术革新的“催化剂”、企业发展的“推进器”、培育人才的“孵化器”,创新的点点星火,已经渐成燎原之势。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