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董 昌)3月29日,藁城区世纪大道两侧通道绿化的植绿现场,工人们挖坑、栽树,忙得热火朝天。据了解,藁城区依托道路两侧2万亩的“绿色走廊”通道绿化,优化区域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由绿变美的蜕变。
3月29日,记者驱车驶入藁城区,道路两侧成片新栽植的树苗,整齐划一,成了沿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世纪大道两侧,几十名工人在公路两侧50米绿化带中进行植绿作业。“高速公路、省、县道两侧进行高标准的‘绿色走廊’通道绿化建设,是今年全区造林绿化的重点工作。”藁城区林业局林业科科长郭永利说,该区财政拿出专项经费,打造高速公路两侧50米、省、县道路两侧30米的“绿色走廊”,植绿面积达2万亩。同时,还对重要路段进行园林景观的建设。
郭永利说,这些造林绿化工作完成后,全区将实现由绿化到美化的蜕变,将进一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环境改善了,全民植绿的积极性也被带动起来。”郭永利说,今年春季全区干部、群众义务植树已达70多万株。同时,还带动了大户发展产业化苗木种植。
藁城区杜村村南是该区盛辉种植专业合作社两百亩的产业化树苗种植基地。当天上午,70岁的村民张傻娃在基地的国槐林中,认真地给刚浇过水的树苗扶正,踩实,然后封上土。“种树,是件造福子孙的好事。”张傻娃说。两年前,他儿子张华搞起这个种植树苗的合作社,他不仅支持儿子的决定,还主动过来一起种。
张华说,他的合作社流转了村民两百亩农田,主要种植国槐和松树,用于园林绿化。产业化苗木种植,比传统农作物种植的收益要高。树苗长大后可以增加收入,发展林下经济也能创造一笔不菲的收益。“既能挣钱,又能改善大气环境,很多农户找到我,想进行树苗种植。”张华还说,他在村边建起的那片松树林已经成了一个天然大氧吧,乡亲们闲暇之余经常来这里遛弯,呼吸新鲜空气,因而非常受欢迎。
藁城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除了道路两侧“绿色走廊”的通道绿化实现增绿2万亩外,该区还积极落实今年市里安排的造林绿化任务,截至目前,已完成造林任务1.2万亩,预计4月10日前将完成全年1.39万亩的造林绿化任务。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