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的石门楼

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 2016-05-24 10:18:44 来源:

“石门楼”即临街的门口,也就是一家一户的门口。井陉村民修房盖屋围建宅院时,非常看重门楼的建造和装饰,因为它代表着一个家庭的生活风貌。据《太平寰宇记》载:井陉“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燕赵谓山脊曰戏,下视如井,故谓井陉”。这里四面环山,有着丰富的花岗岩矿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从而形成了一种以花岗岩为原料、集建筑和石雕艺术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民间街门习俗——“石门楼”。

井陉地皮紧张,村民住宅多为四合院。石门楼一般建在临街房屋左端,谓“巽置门”,或建在正中,谓“正门”。但有的因临街的自然局限,不得不建在右端,村人视为“歪门斜道” “癸(鬼)午门”,认为这样的门口是不能建筑“石门楼”的,只能以“破、烂、随便”的特点修建,否则就会“引灾入门”。石门楼一般要高出所有的房屋,村民认为这样就可以隐住“福贵”,“门子上锁,路人不见”,故也称为“高门楼”。

石门楼的整个建筑全石到顶,且不用其他任何材料辅助。能工巧匠仅凭一双手,凿、磨、雕、刻出一块块各种规格的石料,每块石料轻者十余斤,重者可达三四百斤。修时,工匠们犹如儿童玩积木般堆砌,一座颇有艺术特色的石门楼就拔地而起了。

石门楼主要由隐峰、勾头过门、门墩、挑檐石、石匾等组成。它的每部分都是一幅精美的民间艺术品,无论是给人以稳固之感的“门墩鼓”、隐峰中栩栩如生的“孔雀戏牡丹”“鸳鸯戏莲图”,还是那勾头呼之欲出的“扭头狮子”、或仿佛听到了“喳喳”鸣叫的“登梅喜鹊”;无论是过门上驱邪的雄鹰、诙谐的“双雀归巢”,还是寄托着主人对家庭美好愿望的“福寿康宁”“紫气迎门”及对儿孙“马上封侯”的期盼等,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石门楼的雕刻艺术可分为两种,一种为“高浮雕”,这种作品粗犷豪放,立体感强烈,能够产生逼真的艺术效果;另一种为“浅浮雕”,它画面细腻、线条明快,忽隐忽现,犹如一首优美的朦胧诗。从构图上看,艺人们仍遵循着“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的中国传统绘画的立意特点。

全石到顶的石门楼是在传统的砖、石、木、瓦混合结构门楼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以土而不俗、华而实在、庄而大方的艺术效果受到群众的喜爱,成为井陉各家各户建筑门楼的首选。 刘春林

编辑: 张小波

相关文章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石家庄日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