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再现当年古驿站的风貌,龙兴庄易地复建了古驿站遗址。

这条看似无奇的山间小路,据传曾是康熙朝圣五台山时的一条古驿道。

龙兴庄村四面环山,一排排民居依坡而建,错落有致。
□本报记者 杨惠玲/文
张晓峰/图
为博君王笑
“刘兴”变“龙兴”
龙兴庄村距离石家庄市区75公里、距离行唐县城30公里,是个远离喧嚣的所在。当路上的人和车越来越少、大山的轮廓越来越清晰的时候,一条名为龙兴路的村路便把我们带到了龙兴庄这个偏僻的小山村。
从写有“龙兴庄”的牌楼进村,迎面是一面高大的汉白玉浮雕影壁墙,浮雕画面形象生动地讲述着这个古老村庄的由来。
龙兴庄村党支部书记杨润月介绍,龙兴庄的建村历史可以追溯到明初大移民时期,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大概因为移民过来时刘姓比较多,当时村子叫刘兴庄。但现在村子里的刘姓却非常少了。”而且村子里居住的几个大姓都没有留下完整的族谱。
那么,“刘兴庄”怎么又变成“龙兴庄”了呢?杨润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在村子里流传了数百年的故事。相传,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康熙皇帝从北京出发一路南行,到了现在的阜平县王快村时,忽然诗兴大发,随口便吟出一句联语“王至王快王快乐”。可是随行的文武百官绞尽脑汁也对不出下联,只好继续南行。行走了百余里来到刘兴庄村,一名官员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龙到龙兴龙兴庄”。康熙顿时龙颜大悦,当即便将刘兴庄改名为“龙兴庄”。这个村名便从那时一直沿用到现在。
古道从此过
驿站留遗址
“在行唐县曾有两处古驿道,其中一条就在龙兴庄附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收集研究本土文史资料的行唐县审计局退休干部封国生介绍,据史料记载,康熙一生曾四次驾临五台山,但是在保存不全的《康熙起居注》中,并没有康熙四十五年的五台山之行。不过,这并不影响村民们对康熙赐名龙兴庄这一传说的笃信程度。
封国生为此还写过一首诗:“刘兴缘何易旧名?联语见说出扈从。料是博得君王喜,故任山庄也称龙。”他说,行唐现存的三部老县志分别修订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和同治十三年(1874年)。“这三本书里都有龙兴庄的记载,但还是称之为‘刘兴庄’。”他分析说,这有可能是虽然村子已经改名为“龙兴庄”,但由于多年的习惯,新旧地名并存的现象也是可以理解的。封国生发现,行唐县一些叫“庄”的村子,多是一些村子里的土地大户为方便劳作,将长工、佃户等人派到田间地头居住而得来。“龙兴庄也有可能属于这种情况。”
在封国生的带领下,我们踏上了那条据传为康熙朝圣五台山所走的古驿道。所谓的古驿道,在现在看来不过是一条山间的小路,宽不过只能容三五人并排而行,蜿蜒着从山间穿过。虽然脚下还有路,但已经看不出是当年一代天子所经之路,只是路边偶尔可以看到的一堆高出路边的石头,让人联想这里的确是过去人们穿行南北的一条大道。
在龙兴庄,还有一处不得不提的遗迹——古驿站遗址。现在的遗址上,已看不出当年的模样,只留下了一片界线模糊的空地。封国生说,行唐县志记载,古驿站当时称为大山店,是由北边进入行唐的一处驿站。时间久了,许多买卖人在此定居,形成了一个叫“山店”的小村庄。“现在山店是隶属于龙兴庄的一个自然庄,有30多户人家在此居住。”
为了留下这个历史的印迹,村里易地复建了古驿站遗址,再现了当年作为驿站店铺云集的情景。
贡米成品牌
古村更美丽
龙兴庄的名字虽好,但因地处大山深处,气候干燥,全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00毫米左右,多年来一直戴着一顶“穷”帽子。
“由于打井技术不行,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村里才打出了第一口井。”杨润月说,由于气候干旱,村民们一直是靠天吃饭,老天爷不下雨就没收成。村民们中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光棍、石头、毛毛草,光见哥哥不见嫂。”说的是当时因为贫穷、交通不便,很多小伙子都娶不上媳妇,龙兴庄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光棍村”。
可是在村民们讲述的传说中,龙兴庄还有一“宝”。当年康熙皇帝途经龙兴庄时,天色已晚,忽然闻见一阵清新的米香,因腹中饥饿,便急忙命手下查看,发现是村里有位老妇正在煮粥。老妇把煮好的粥给他品尝,康熙喝过大呼过瘾,此后龙兴庄的小米便成了贡品。“听老辈人讲,村西一处高岗上有一片地是专门种米给皇上吃的。”
“龙兴庄村的环境太适合种小米了。守着这么好的小米,为啥还祖祖辈辈受穷?”杨润月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们便在小米身上下了不少功夫。
1997年,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曾专门对龙兴庄出产的小米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多个数据指标均优于全国平均值。“目前龙兴庄的小米已经远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了日本和美国。”当年“光棍、石头、毛毛草”的龙兴庄,如今有了“谷子、奶牛、外地嫂”这新“三宝”。
新时期以来,龙兴庄依托有着“贡米”之称的小米摆脱了贫困,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断改造提升村容村貌。“我们村被评为2015年度省级美丽乡村,我们要珍惜这个得之不易的荣誉,继续挖掘村庄的历史文化,搞好村庄的各项建设,让村民的生活有品质、更美好。”杨润月对龙兴庄的发展前景充满了希望。
龙兴庄这个古老的村庄,完成了一次美丽的蜕变,焕发着新的光彩。
以“龙”作为地名的地方不在少数,不仅名字响亮,而且颇具神秘色彩。在石家庄市区西北75公里的太行山中,行唐县龙兴庄村就是这样一个村庄。因为明初建村,又相传是一代天子赐名,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承载着“龙”的精神繁衍了数百年。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