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宜居 田园风光美如画
本报记者 杜倩倩 通讯员 王 盟 张建岗
昔日的残垣断壁、违章建筑被拆除,积存多年的垃圾杂物被全部清理,街道两侧铺上了色彩鲜明的便道砖,保洁人员在清扫路旁的落叶……10月14日,记者来到藁城区增村镇牛家庄村,看到村内村外一片整洁,村民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牛家庄村的变化仅仅是藁城区“两改一清一拆”的一个缩影。房前屋后放点杂物、建个煤池、种点菜……这在农村是几十年来的普遍现象。为了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状,为村民营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藁城区以“两改一清一拆”为契机,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多部门联合组成两个督导小组,对全区“一清一拆”工作采用现场录像方式进行一周一督查,督查结果一周一排位、一周一通报、一周一调度,并通过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到先进村参观学习、喇叭广播、进户宣传等多种方式发动群众参与,力促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清理乱搭乱建等杂物,涉及到每家每户的利益,要想彻底改变杂乱环境,存在着很大难度。在清拆工作过程中,该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由党员干部带头清理自家门前杂物、违章建筑,确保了工作的顺利进行。“一开始俺是不愿意拆门前的小屋,可是看到村里的党员干部们都带头清理了自家门口的违章建筑,俺就不好意思赖着了。你看现在村里的道路多敞亮,进出也变得更方便了。”杨马村村民高军生高兴地说。
实行“门前三包”制度是该区清拆工作中的另一个亮点。为了巩固好清理整治效果,使村庄环境始终保持干净整洁,该区建立了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不仅每个村庄都安排卫生保洁员每天定时对全村街道进行清扫保洁,还发动村民共同保持村内卫生,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村委会给俺们这些临街住户每家发放了2把扫帚,动员俺们清扫自家门前的卫生,然后由村里的保洁人员定时把垃圾清运到垃圾池,村里再定期将垃圾运到垃圾填埋坑。现在,家家户户都干干净净!”正在打扫门前垃圾的九门乡北白皮村村民贾国平说。
为巩固“一清一拆”成果,该区将清理出的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借助农宅合作社对农村闲置的房屋进行开发利用,对有特色的古宅经修复保留;对街巷两侧清理出的便道在留足绿化区域的基础上进行硬化;对清理出的闲散地块根据实际情况建成小菜园、小果园、小游园;对清理出的旧物如旧砖旧瓦铺设游园小巷,废弃的缸、石磨、石碾进行合理点缀,全力打造开门可见绿,出门可踏青的新农村。
“两改一清一拆”不仅让村民享受到优美的居住环境,更收获了一份美丽的心情。截止到目前,该区共清理垃圾37.4万立方米,清理庭院5.6万户,清理残垣断壁2849处,清理违建1284处、11.7万平方米,治理空闲宅基地383处。“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项目的运行,力争11月底之前实现PPP垃圾运营模式全覆盖。”该区农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编辑: 孙丽君